葉太太,55歲,商場上也算小有成就;幾年前就發現兩側上眼皮有下垂的現象,今年過年時,梳妝台前定睛一看,眼皮越來越鬆,而眼尾也下垂變成三角眼,若要勉力將眼睛睜大,就要抬眉毛,抬頭紋就更明顯,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幾歲,自己著實嚇了一跳!心想沒收到「紅包」,卻領到不少的「歲月」,難道真的老了嗎?
 
人體老化與年齡的自然老化、紫外線照射所引起的光老化和遺傳有密切的關係;人體老化表現在外部就是皮膚老化,它的特徵有皮膚變薄、彈性降低、皮下組織萎縮、深層軟組織鬆弛下垂,和肌肉及附著組織的進行萎縮等,同時由於皮膚真皮層膠原蛋白合成減少和彈性的纖維組織變性,使得皮膚出現皺紋和鬆弛下垂,再加上重力因素(地心引力),使得皮膚老化引起的皺紋和下垂更為明顯。
 
肌膚的老化首先會出現在最易為人所看到的臉部,而臉部的老化起始於眼睛周圍的肌膚,這是因為這個地方的皮膚最薄且表情肌活動最多的緣故;在上眼瞼會出現眼皮鬆弛下垂,使得原先存在的雙眼皮變小,而且在靠外側處因其鬆弛下垂最為顯著而會呈現雙眼皮線被遮蓋消失甚至產生所謂的「三角眼」。
 
泛稱的「上眼皮下垂」包括有:

「上眼皮老化鬆弛下垂」

「眉毛下垂」

病態的「眼瞼下垂」


上眼皮老化鬆弛下垂(Dermatochalasis):
臨床檢查起來,上眼皮過分的鬆弛,而眼瞼功能則為正常,我們可以用手指將眼皮捏起來,即可發現真正問題在眼皮本身,而不是眼瞼肌肉。

手術的方法是將鬆弛的皮膚切除,再視眼睛浮腫情況,清除眼皮下脂肪和肌肉,手術時順便再縫個雙眼皮以恢復原有的外觀。

術後大約一週可消腫,如此不但可以解決上眼皮老化下垂的問題,也可得到漂亮的雙眼皮。


眉毛下垂(Brow ptosis):
隨著年紀增長,額頭的皮膚失去原本的彈性,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鬆弛的皮膚也不得不向下移位,造成眉毛下垂的現象。

年紀較輕的人,自眉毛下緣至瞳孔的距離是2.5公分,自眉毛上緣至髮際的距離是五公分,眉尾位於眉骨上緣,當前額老化下垂時,會造成眉毛下垂,眉毛下緣至瞳孔中點的眉眼間距會縮短,眉尾會下垂到眉骨下緣。

眉毛下垂的手術方法,最直接的是在眉尾上緣皮膚直接切除,將眉尾提高,即可改善眉毛下垂的問題,但這種做法會留下不雅的疤痕

改善眉毛下垂更好的手術是內視鏡前額拉皮手術。內視鏡前額手術很成功的應用在「提眉手術」,而且傷口很小而且疤痕隱藏在髮際內。

如果病人合併有抬頭紋、皺眉紋和魚眉紋時,則一定要做內視鏡前額拉皮手術,才能整體改善眉毛下垂和皮膚老化皺紋的問題。


眼瞼下垂(eyelid ptosis):
「眼瞼下垂」是一種上眼皮的病態,此病症的問題出在提眼瞼肌無力,當眼睛睜開時,上眼皮無法完全張開,導致上眼皮會蓋住過多的黑眼珠。

正常人的黑眼珠(即角膜),直徑約為9到11釐米,平常張眼向前凝視時,上眼皮蓋住黑眼珠約小於五分之一,即大約一釐米。

眼瞼下垂患者,眼瞼蓋住的黑眼珠會超過一釐米以上,黑眼珠被遮蓋的越多,眼瞼下垂越厲害,病人會出現患側眉毛上揚,甚至走路時下巴仰向天空的代償性現象。

造成眼瞼下垂的原因有先天性、神經性、外傷性和後天性老化等;而其治療的手術方式也因嚴重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輕度眼瞼下垂:通常採用眼瞼板及上緣肌肉部分切除手術。
中度眼瞼下垂:採提眼瞼筋膜或肌肉的摺疊或切除手術。
重度眼瞼下垂:需眉毛上緣前額肌肉至眼瞼板的懸吊術。

上眼皮下垂的問題,一定要找有經驗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諮詢,鑑別診斷出「上眼皮老化鬆弛下垂」、「眉毛下垂」或是病態的「眼瞼下垂」,再針對問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門診中遇到上眼皮下垂的病人,常同時合併有「上眼皮老化鬆弛下垂」和「眉毛下垂」。
 
隨著年紀增長而上眼皮老化鬆弛的人,不僅看起來無精打采、老氣橫秋,有時病人的視線也會被上眼皮遮住,導致經常抬眉毛,而產生許多抬頭紋,手術是將鬆弛的上眼皮切除;但若同時伴有眉毛下垂,導致眉眼間距少於二公分,則一定要先做前額拉皮手術或提眉手術,以拉大上眼皮的寬度(眉眼間距),再將鬆弛的上眼皮切除,可讓眼神明亮起來,年輕許多;對於眉眼間距較窄的病人,若是只做上眼皮切除手術,會使狹窄的眉眼間距更窄,眉毛及眼睛揪在一起的結果,會使手術後的眼神兇兇的。
 
更新的內視鏡美容手術,很成功的應用在前額拉皮手術和提眉手術。
內視鏡拉皮手術是在髮際內,切三到五處各1.5公分左右的傷口,運用一根連接著顯微攝影機的內視鏡,透過這些小切口放入內視鏡,即可看到所要處理的部份,再置入特殊的器械處理,進而達到拉皮的效果。這些小傷口都隱藏在頭髮內,所以疤痕較不清楚,不但能避免傷口過長,並使傷口癒合更快,病人復原時間縮短,臨床經驗顯示病人的疼痛也相對減低很多。
 
上眼皮下垂的美容手術,一定要找有經驗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避免一些後遺症的發生;術前充分的溝通、術中醫師的用心開刀、術後照顧的配合,相信要成為電眼美人非夢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松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